林俊禹官方网站
http://4414.diaosu.cn
林俊禹首页>文章>正文

继承传统 立足创新——谈玉器雕琢的构思设计与制作

更新时间:2024-04-28 23:45:54 作者:天一雕塑

古人云:玉虽有美质,在于石间,不值良玉琢磨与瓦砾不别。意思讲玉虽有美的本质,但没有精细的雕琢,如同于破瓦乱石一般。每一件精美的玉器皆为琢磨之物,故而有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之说。

“玉美”生自天成,“美玉”出自后天;“美玉”来自人为,在于生生不息的创造。“玉”只有经过人们精巧的构思设计和鬼斧神工的雕琢,才能创造出包含民族心血,智慧和毅力的玉器。这样精美的玉器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和无比珍贵的历史艺术价值。

中华文化源远流长,中国素有“玉石之国”之美誉。玉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,经历了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。从史前的古朴,秦汉的雄浑豪放,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,博大精深;共同构成了璀灿夺目的中华玉文化。先辈们以辛勤的劳作和创造的智慧,构筑了独特的艺术传统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也为我们后辈艺人提供了继承和发展的典范。今天,中华民族的伟大掘起,使中华艺术文化再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。新的时代赋于当代艺术家新的使命,学习和继承传统艺术,理解和发扬传统艺术,需要下一番苦功夫。作为现代艺术家,更要不断认真地去分析,研究传统艺术的精华所在,拓展新的视野,注入新的构思源泉,运用新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技法去创作实践。“取其精华,开拓创新”,不断地实现跨越和突破,提炼出新的思想,意境,主题;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经典玉雕作品。

“玉石”作为一种特殊的材质,她有不同的“颜色”,“透明度”,“形状”,“大小”以及“裂纹”等特征。这就要求创作者要有一个“审玉”的过程:面对一块玉石,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审视,观察;掌握玉石的自然特点,发现其中的“美点”与“缺点”,认真地构思设计,想象取舍。做到心中有数,脑中有图,“胸有成竹”,为下一步“因材施艺”作铺垫。玉雕艺人有一谚语“一相抵九玉”,这是玉雕实践经验的精髓;“相”就是看玉料,在玉器雕塑琢之前作仔细的观察,寻找发现其中的自然美,力求在构思设计中加以显现。通过一番审玉,对玉石的特征因素有了大致的了解,才会构思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题材。在创作者心中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表现主题,再溶入作者自已的艺术风格,精心设计描样,这样就为雕刻制作打下关键性的基础。玉雕制作是一个实质性的过程,是对构思设计的升华,是对作品思想与意境的深度表现。所以制作技法的表现是否精湛到位,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最终表达效果。从玉料到一个立体雕琢品,从粗雕到细刻,这一过程就要求创作者对玉器的总体造型,细节布局进行全方位的把握,雕琢,修饰,完善。例如,人物的结构比例,造型,动态,面部表情,眼神的刻划;衣纹构造的处理,肌理质感的表现;以及各种陪衬物在作品中的位置,角度,层次,疏密关系,俏色的安排处理等等。各个最能显现神韵的部位都要进行逼真地表现,使主体与配体协调而自然,让最终的作品完整完美地展现在人的面前。玉器雕琢要追求逼真与传神,这一情景交溶的表达能否完美,需要创作者具备高超的意境构思,精巧的设计风格和精湛的技术表现力。这样才能把作者自己内在的意与境和玉石本身的意与境完美地结合,达到“天人合一”的境界,使作品成为一件具体的可供人欣赏的艺术珍品。

没有传统就没有创新,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。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是文化艺术的创作方针,玉器也不例外,现代艺术创作者应从创新的角度探索,重新思考玉文化。只有把握住传统中最有活力,最具精华的部分;才能继承传统的精髓,创作新的作品。创意创新就是将艺术创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进行艺术升华,从中提炼出有思想性,有时代责任感的主题。形成构思新颖,造型优美,风格独树,艺术品位高雅的玉器文化,从而创作出富有社会时代特征的好作品。

鲁讯说过,只有民族的,才是世界的。发扬传统,推陈出新,中国的玉器文化才会在新的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,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再续辉煌篇章。

2006.9.8

评论

发表评论

微信

微博